優酷上市了,還沒盈利呢,市值一舉超過了搜狐。當當上市了,10年沒掙錢呢,市值快趕上盛大了。
這兩家公司上市,今年下半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潮算是達到了高點。到當當為止,今年已有36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。上市的公司,有大家熟知的行業龍頭,也有奇特行業的名不見經傳的公司,反正很難歸入傳統意義上的“好公司”行列。這些公司上市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估值都不便宜,如果用市盈率來算的話,動輒幾十上百倍,有將近三分之一還處于虧損狀態。
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,說為什么好公司都被外國人買走了,現在看來大家的疑惑可能是相反的,為什么爛公司都能在美國上市,美國資本市場不是號稱估值理性,怎么泡沫比創業板還厲害?
爛公司上市問題,簡單地說,就是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方比較無能,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幫投資者鑒定什么是好公司爛公司,他們的搞法是不作為,降低門檻盡量把公司放進來,讓投資者和市場自己去鑒別。這是“爛公司”能上市的原因。
好吧,爛公司都上市了,價格還那么貴,這不是泡沫嗎?
有沒有泡沫?我認為有,而且不小。但這個泡沫不太可怕。
對公司和股票進行估值,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學問,所以在短時間內,你很難說泡沫存不存在,或者說價格是否合理,這個價格是所有投資者定出來的,連上市公司自身,以及它的承銷商單方面都是定不出來的。新浪、網易、百度上市的時候大家都說是泡沫,現在看來,結論又是另一回事;當然,如果你當初買的是中華網或者是綠諾科技,那么確定你買的是泡沫。只要給足夠的時間,泡沫會消散,好公司壞公司都會露出真面目。這種泡沫不可怕。
但泡沫消散有兩個條件:
首先是投資者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權。如果你認為這只股票高估了,市場上還有別的股票可以買;如果你認為這個市場高估了,還有別的市場可以去;而不是把大家的錢關在一個屋子里只能買高價貨。
其次是價格沒有人背書,也就是沒有人救市。即便如美國,政府對市場干預有限,2008年的救市,甚至上世紀30年代的政府干預也引起很多人的非議,因為它影響了市場本身具有的修正功能。
泡沫破得多了,投資者就能自己摸索估值的合理性,也能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,搞了泡沫虧損了,不怪上市公司,不怪投行券商,不怪政府。當然,這里面有一個上市公司在批露和報表方面不能違規,否則就象綠諾科技一樣,不但要退市,還要被投資者起訴。
相反,如果市場的價值修正功能總是被干預,那么市場中所有的玩家,就沒有辦法對投資標的進行估值,也沒有辦法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,這樣泡沫就不容易破,這才是最可怕的泡沫。
所以這一階段的中國概念股泡沫,不足為懼。作為投資者,如果你確信現在的價格是ok的,你可以買入,但你要作好股價崩潰投資血本無歸的準備;如果你確信現在的價格是泡沫,那么,你可以不買甚至做空,但你也同樣要完全承擔這些行為的后果。